哲理短文精选:作文评分要不要道德尺度
《解放日报》8月16日刊登王宪华的文章说,最近一篇题为《潘金莲的选择》的高考作文,被一些媒体炒得沸沸扬扬。考试的题目,叫做《心灵的选择》,这位考生却写了“潘金莲的选择”,开始阅卷老师只给了20分,满分60分,后经数十位阅卷者讨论,分数扶摇直上,评卷指导委员会委员们认为“是不可多得的佳作”,“又给了相当高的分数”。
据介绍,《潘金莲的选择》一文,从潘金莲自身的角度,分析了选择武大郎和西门庆的种种利弊,最终其“心灵”选择了西门庆。
凡读过《金瓶梅》或《水浒》等小说的人,对潘金莲、西门庆、武大郎这些人物形象都不会陌生。虽然这些年不少人为潘金莲抱不平,认为她其实也是那个社会的受害者,但西门庆流氓恶棍的帽子似乎是摘不掉的。
虽然潘金莲自有“心灵”选择西门庆的自由,但一位当代考生为这种选择寻找种种理由,高唱赞歌,居然得到评委们的嘉许,就有些不可思议。不妨作一假设:如果顺着文章思路写下去,陈世美就有充分的理由换老婆;如果从古代小说人物写到当代现实人物,那么成克杰们的情妇“心灵”选择成克杰们,都会“自有一番道理”。而如果真有一位考生以此为素材写一篇作文,“言他人所不敢言”,不知阅卷者们能给多少分。
由此,文章提出了一个疑问,除了艺术尺度,作文评分还要不要道德观、价值观的尺度呢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